氧气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氧气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乡村达人小学没读完的七旬村史记录员

发布时间:2021-01-08 15:46:41 阅读: 来源:氧气厂家

汪学友讲述着他收集整理虎头村历史的故事。王雯秋 摄

????华龙网6月13日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王春光 通讯员 马艺丹 王雯秋 金依双 宋渝 刘佳慧)“坐在虎头山,松柏二将来掌舵,龟蛇二将把水关。”一位头发花白的七旬老人向记者背诵着,说起虎头村的历史,他滔滔不绝。老人叫汪学友,居住在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虎头村。2015年起,他搜集整理虎头村历史,写下了上万字的文字素材。

????小学没读完的村史记录员

????汪学友的书桌下面的两个抽屉里,堆放着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稿纸,这些都是他四处搜集整理出来的笔记。翻看其中的一页,最下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历史调查人:汪学友,2015年10月。”

????前些年,乡村大规模的经济开发使得虎头村的历史原貌逐渐消失,为了让后代子孙了解虎头村的历史遗迹,汪学友便在前汪氏清明家族会会长汪兴祥的委派下,与其他村民一起寻找虎头村的历史。

????整理村史是个耗时耗力的工作,不仅要挨家挨户走访,还要对大量素材、资料进行梳理整合,没过多久,其他村民纷纷放弃,唯有汪学友坚持了下来。“这是我们的历史,是我们的金贵宝物,要留给后人看。”说着他打开抽屉,掏出一本书皮上布满污渍的新华字典,“我还没读完小学,啷个晓得怎么写,不会就查字典。”

汪学友翻阅着搜集而来的资料。 刘佳慧 摄

????“会迷路”的村史记录员

????汪学友是土生土长的虎头村人。

????起初,他凭借自己多年生活的经历,知晓的历史以及听闻的传说开始整理。后来,越写越细,小到村头的一棵树、山上的一块石都要弄明白,他就开始走家串户,询问村中年岁更长的老人。“好多条石板路,好多个山沟沟,都要了解清楚。一般的我晓得,不晓得的就问老人,像汪兴银、汪兴仁他们都90多了。”汪学友指着桌上的稿纸说道。

????除了走访村民,汪学友也经常一个人带着相机、干粮到山上搜集素材,有时去的地方远,一出去就是一整天;有时候山路难行,他就拿着镰刀开路;还有些地方连路都没有,他只能拄着棍子慢慢探着走。

????“找猪头石那次,我迷失了方向,临近中午的时候,屋里打电话喊我吃饭了,我还没找到路,心里炸慌了……”汪学友老人笑着说起这段迷路的经历。

????这几年,汪学友走遍了虎头山的各个角落,在看到反映山里自然风貌的猪头石、石岗石以及一些破损不堪、快要消失的遗迹时,他总会在纸条上写明当年这里有什么,并将纸条贴在木板上,立在原来的位置,最后用相机拍下来,回家后做好记录。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即使眼花,他也会口述,让孙女帮他写。

汪学友家中保存的资料。马艺丹 摄

????倒贴钱的村史记录员

????汪学友在四处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虎头村起源于甘氏家族,他托熟人打听到璧山的一户甘姓人家,并自掏腰包买来了两本甘家族谱,这份珍贵的族谱对于整理、研究虎头村的历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这些年都是我们养起的,他赚不到钱,只要开心就好。”汪学友的儿子汪中红告诉记者,这些年父亲都是义务搜集整理村史,虽然费时费力又费钱,但是父亲喜欢,家里人还是支持的。

????除了家人以外,几乎没有人知道汪学友还在坚持记录村史,他也从不张扬自己做的这件事。每次出行,村里人问他去哪儿,他只说:“我到山上去耍,我到下头去耍。”

????如今,虎头村年轻的一代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淡了,“年轻人都忙着做生意、搞开发,这些只有我们老人弄了。”汪学友望着远处刚开发的那片林果园说道。

我爱橄榄绿

我喜欢姥姥家的菜地

保护环境是人人有责的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