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氧气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浙江水泥遭遇成长烦恼-【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11:40:42 阅读: 来源:氧气厂家

浙江水泥遭遇成长烦恼

作者感言:通过新型干法生产线建设的推进,机立窑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浙江水泥工业摆脱了工艺的因陋就简、规模的简单叠加和质量的临界控制,行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底,形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5000万吨以上,产能约占水泥总量的70%,在国内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能力最大、比例最高。1月~10月全省水泥产量6464万吨,同比增长9.61%;水泥工业总产值180.96亿元,同比增长47.37%。  但是,水泥工业是一个资源依赖型、资本密集型、投资相伴型的产业,外部环境的关联影响很大。同时,水泥工业又是一个多种工艺业态并存、市场高度竞争的行业,内部秩序的整理任务很重。伴随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关浙江水泥发展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息过。围绕着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围绕着资源禀赋与经济条件,围绕着结构转换模式与市场转化能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先行的浙江水泥正遭遇着成长带来的烦恼。  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水泥就像青春期荷尔蒙勃发的少年:时尚、另类、反叛、自我。打乱了常规的发展、突破了平庸的进步、摆脱了按部就班的高歌猛进,自然赢得了行业内外有识之士的刮目相看。  但是,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   当关注的目光投向已经过去的2004年时,浙江水泥几乎是以二个完整的半年为集合,跨越了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铁本”事件过后,银行一如他“宁肯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的德性,一把撕毁昨天还追着、抢着签回来的贷款协议;市场走势也像香港海洋公园的“过山车”,颠簸不定、左右摇摆;产品价格更似玩了趟惊骇的“高空蹦极”,在跌荡起伏中落入盈亏的苦界……在参加了“变脸”、“过山车”和“高空蹦极”的益智冒险游戏后,浙江水泥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们发现:历经惊奇、惊悸与惊魂,他们似乎已经成为这场游戏唯一被抛弃的角色,体念着热热冷冷、喜喜忧忧、放放收收这些字意背反、感受真切的现实烦恼。  烦恼之一:行业之困  首先是能源紧缺。缺煤少电历来是浙江经济的“软肋”,水泥企业首当其冲地成为这一轮电力、煤炭紧张的最大受害者。由于全省电力负荷率高达90%以上,夏季用电高峰最大缺口达430万至630万千瓦,缺口为23%-30%。夏季用电紧张,入冬也不宽松。据了解,浙江2003年冬天电力缺口超过300万千瓦,2004年冬季缺口约为400万千瓦。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取暖用电上升,外购电力趋紧,特别是当气温降低到5摄氏度以下时,用电缺口更大。夏季缺电高峰时,浙江机立窑水泥企业被有关部门列入停电、限电名单,部分地区水泥企业被强令轮休放假,省内几乎所有的湿法回转窑全部停产,新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也处在停产、半停产状态。一些地方甚至于以水泥企业产值低、影响地方经济增长为理由停止供电,水泥厂成了名副其实的“开关厂”。  电力供应紧张,煤炭供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电煤都无法确保供应的形势下,水泥生产用煤价格更是一路走高,目前仍徘徊在每吨500--600元间居高不下。  其次是运输紧张。汽车长途运输超载超限才能挣钱是运输行业公开的秘密,依靠第三方运输的水泥运输更是这样。从2004年6月20日起,全国进行统一的公路车辆治理超载超限行动,导致公路运输严重受阻;同时,由于水泥企业无法承受销售价格的不断下滑、运输价格的节节攀高,不得不向运输行业转嫁压力,导致部分汽车司机消极怠工。浙江水泥的版图倾斜于西北山区,缺乏资源的东南沿海却是消费大户,治理超载超限进一步加剧了运输的紧张状况和企业的成本负担。  例如,萧山水泥企业的矿石由富阳、杭州等地供应,煤炭由山西、安徽等省购买,石膏从江苏购进,粉煤灰等辅助材料从绍兴、宁波等地进货,生产1吨水泥需要1.6吨原材料。而对于市场远在宁波、台州、温州的水泥企业来说,1吨水泥就意味着要产生2.6吨货物的运输量。治理超载超限一度使萧山等地水泥公路运输被阻,山东、安徽等省外企业借机利用江海运输的便利,以及原燃材料价格便宜的成本优势,大举南下宁波、温州等地。  再次是银根紧缩。据统计,2004年浙江上半年资金来源的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3.8个百分点,国内贷款的增长速度更是大幅度下滑21.5个百分点。由于银行信贷紧缩,水泥行业投资的资本金比例提高,原来的贷款协议作废,不少水泥企业因此纷纷放慢投资的步伐,减弱投资的强度,降低投资的密度,以应对突如其来的资本危机。一些企业还是造成了投入的项目难以为继、预期的利益没有实现、扩张的步伐受到制约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原燃材料价格大涨,交易结算日益规范;相反,建筑行业拖欠之风又盛,他们将清欠民工工资的资金包裹转嫁给建材行业,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资金的周转难度。1月-8月水泥产量增幅逐月回落,从1月-3月增长30%,逐步下降到1-8月份的9.21%,比同期全国17%的平均增幅水平低了将近一半。企业亏损面从1月份5.68%上升到7月份的12.45%,盈利水平已进入预警状态。市场状况逐步陷入低谷,显然,在企业正常运营也无法确保盈利的形势下,加上动辄上亿的基建投资,难以摆脱捉襟见肘的尴尬与郁闷。  烦恼之二:市场之疑  水泥行业经济运行与基本建设投资、基建项目开工密切相关。专家们粗略估算,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带动1.8万吨水泥的消费。  但是,来自省统计局的资料表明,浙江上半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新开工5374个,仅比去年同期增加594个,增长12.4%,增幅比上年同期的144.3%回落131.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的42.6%回落30.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595.9亿元,增长30.0%,增幅比上年同期的115.1%回落85.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的50.3%回落20.3个百分点。因此,水泥市场的疲软也就无可回避了。  上半年缺电,下半年缺钱,但是更让人忧郁和苦闷的还是旺季也没见起色的市场。据有关部门对省内2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以PO32.5袋装水泥为例,5月份吨平均售价270.26元,比4月份回落了6.71元;6月份吨水泥平均售价241.2元,比5月份下跌29.06元;7月份233.17元,比6月份下降8元;8月份略有反弹达238.7元,吨水泥平均价格在233元,吨熟料平均价格在192元。进入9月份以后,传统的水泥市场旺季不旺,有的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吨熟料价格跌到175元。  屋漏偏遭连夜雨。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利用便利的水路、海路运输条件和原燃材料、人力资源价格优势,低价水泥大量进入浙江沿海市场。许多到港船舶由于担心运输货物压船增加费用,廉价叫卖清仓,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使本来就不景气的水泥市场价格雪上加霜。  在坚硬的市场法则面前,即使是温情脉脉的亲情面纱也会变得薄如蝉翼。在这一轮水泥市场的低潮中,行业内竞争对手们揭开了温文尔雅的面具,拿起价格的屠刀清理市场。一些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推出的熟料价格低至175元/吨,32.5强度等级散装水泥价格已接近200元/吨的价位。  与低价倾销相比,更可怕的是赊账铺货这种既害人又害己的招数死灰复燃、重现江湖。一家2004年下半年投产的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为了打开杭州混凝土搅拌行业市场,采用铺底销售的方法垫付了上千万元的资金。过后他们发现:如果不继续垫资供货,用户将另行他顾,旧账也回收无期;继续垫资供货又难保企业资金周转。建筑企业更是在没有办法拖欠民工工资的情况下,把拖欠材料费作为缓解资金短缺的手段。  面对企业经营的日益窘迫、面对行业利润的无端转移,水泥企业纷纷提出行业自律的主张,但什么时候能够抛弃简单涨跌的传统营销模式、推行现代科学的市场销售观念;什么时候能够摆脱狭隘的市场敌对态度、倡导理智的公平竞合关系;什么时候能够改变生产与消费的市场博弈态势、形成荣辱与共的伙伴协作格局,是个亟待破题的疑问。  烦恼之三:政策之惑  毫无疑问,浙江水泥的发展方向基本正确,主流也是健康有序的。到2004年底,全省建成的新型干法窑生产线达70余条,其中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线有10多条;形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在5000万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约占水泥总量的70%,在国内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能力最大、比例最高。  如果说前一个阶段浙江水泥结构调整的成果是政府“有形之手”有效干预的结果,那么现在政府的“有形之手”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法制建设”的影响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制约。  在经济学领域,有两个学派的论争始终没有停息过,也始终没有决出永久的胜利者,这就是供给学派与需求学派。从供给角度看,煤、电、油短缺,的确可以说是高能耗行业发展过快了;但从需求角度看,也可以说是能源发展滞后了。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凭什么说能源的短缺是近年来高能耗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钢材、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后果?  据统计,2001年以来浙江建成和批准立项的水泥项目总投资额138.12亿元,其中银行贷款资金50.8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6.8%;企业自筹和股份合作资金73.88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3.5%,外资(包括港台资金)13.3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9.7%。由此可见,浙江水泥工业的投资体制已经完成了从政府主导型向民间主导型的转变,市场引导投资配置的格局已经形成,这是浙江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和规模迅速扩大的一个内在动因。在民间资本投资者身上,“投资饥渴”与“投资忧虑”的同时并存,可以有效规避“投资冲动”带来的风险。  目前浙江水泥工业的发展空间已不能满足民间资本的投资需求,开始利用自己的资金、管理、营销、技术优势,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到省外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30多家企业在湘、鄂、豫、陕、赣、皖等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投资达70多亿元。对浙江水泥及其以外地区的投资是否过热,管理者与投资商的判断迥然不同。一般来说,管住政府投资,放开民间投资,这样即使政府判断有误,由于民间投资的存在,也不会形成今后太大的被动;如果民间投资确实过热,由于压缩了政府投资,也不会造成今后太大的过剩。管住国有资产也罢,对于民间资本,政府凭什么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说下马就下马,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又由谁来买单?  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平衡从来都是动态变化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形成的适度市场竞争,是鉴别强弱、淘汰落后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促进企业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推动技术进步的强大动力,是最大幅度地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有效手段;此外,淡旺季节市场需求的变化、两种电价制度的实施,也需要企业保持合理的“加工余量”。  主观或者过度地进行生产能力的调控是不科学的,对于同样的项目,凭什么甲企业可以上、乙企业不能上?电力行业过去实行的就是审批制,如今也不是不得不靠拉电限电维持秩序?让电与民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觉悟与人文关怀,但是电力公司作为企业,凭什么可以任意撕毁合同、选择供电对象、确定供电价格?  政府的基本职责就是制定具有“公共性”、“宏观性”的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使之合理地适用于一切个人和企业。事实上,当审批与垄断成为一种部门权力、一种稀缺资源、一种可以增减企业竞争成本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一种决定企业市场竞争胜负的重要法码时,就难以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董波中国水泥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机械式停车设备

3层机械立体停车设备租用

谷子播种机械